▲“小朋友,跟着爷爷奶奶排好队,提前准备好核酸码”。这已是轻出企业李顺杰在白云区鹤龙街道志愿服务的第10天。由于社区老年人和孩子居多,李顺杰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细心。遇到没有智能手机或者操作不熟悉的老人家,李顺杰都会热心的用自己的手机帮助老人申请核酸码;遇到孩子没有核酸码,他也会第一时间联系小朋友的家长,指引家长手机操作。除了引导扫码、维持现场秩序外,李顺杰还一遍遍关切的询问队伍中有无60岁以上的老人,并及时护送他们通过绿色通道完成检测。在居民眼里这个待人温文尔雅、耐心细致的小伙遇到突发状况时也毫不含糊、雷厉风行。4月9日,在李顺杰负责支援的核酸检测点,6位医护人员临时调整为3人,此时居民们已按照原来的计划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李顺杰见状迅速反应,带领其他志愿者快速调整现场布置,重新引导居民有序调整队伍。面对个别有抵触的居民他耐心做好说明工作,极力安抚好大家的情绪,保障了此次检测工作平稳按时开展。4月9日以来,李顺杰已累计支援时长超80个小时。
▲人印股份职工邓志成在白云区黄石街道祥景花园已坚守了14个日夜,累计服务时长195小时。由于社区疫情防控压力较大,4月11日起,他主动请缨,担负起社区3栋楼共167户居民的管理任务。这3栋居民楼均为楼梯楼,每栋9层,作为楼长,邓志成每天都要协助医护人员上门核酸检测、转运红码人员,为居民们派送生活物资、清理生活垃圾,只要居委一个电话,他马上响应,只要居民一声呼唤,他准能及时回复。楼里居住着老幼中青不同的人群,大家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每天完成3栋楼的物资派送都需3个小时,每一趟下来都是汗如雨下,邓志成与同行的人打趣说“这汗拧一拧都可以用来洗澡了。”45岁的邓志成在超强体力劳动面前总是这么豁达乐观,遇到脏活险活的时候也从不退却。由于社区的感染风险较高,邓志成需要每天与社区工作人员一道采集居民化粪池样本,他的任劳任怨、尽心尽力让居民们深受感动。邓志成始终抱着将大家的需求落实落细的初衷服务群众,有时微信通知不能及时传达,他都会挨家挨户按门铃,有些居民家中门禁系统不好用,他都会扯着嗓子喊好几次。邓志成的用心用情用功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一片赞许。
▲资产管理企业路玉梅居住在白云区石井街,今年4月到龄退休的她果断放弃休假计划,穿上防护服冲在了抗疫第一线。从资产企业召集第一批志愿者下沉社区开始,她的名字一次不落的在出现在人员名单中,至今为止,她已连续下沉11天,6次参与社区的全员核酸检测,累计时长达101个小时。在核酸检测现场,路玉梅手举指示牌维持排队秩序、指引居民扫码,从早上9点站到晚上9点,步伐坚毅、动作熟练、不惧辛苦。由于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和面罩,大家都看不出她已到了退休的年纪,和同样奋战在一线的年轻人没有什么区别。她说:“苦尽甘来,这点累不算什么,希翼大家的城市早点好起来,虽然要退休了,但需要我的时候我还能继续服务”。
▲4月14号晚8点,已连续下沉服务11个小时的人印股份党员毕志东收到了居住地同德街侨德社区全面管控的紧急通知,顾不上休息的他再一次冲到了前线。在社区的安排下,他和其他志愿者迅速行动起来,他们严格按照要求在社区外围驻扎起水马围栏,并一个个往里注水加固。当晚冷空气来袭,气温骤降,毕志东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岗位上坚守到凌晨5点才结束任务,为社区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第二天中午,得知社区需紧急转运一批密接和次密接居民,毕志东顾不上熬了一整晚通宵的疲倦,来不及考量可能接触的病毒风险,以最快的速度穿上防护服奔往现场,从下午2点到晚上8点,毕志东协助医护人员将400多位居民成功转运隔离。接下来的日子里,在社区防疫工作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维持核酸检测秩序、登记录入信息采集、上楼排查、电话流调、协助医护人员上门给红码居民做核酸、为隔离在家的居民派送生活物资和防疫物资、背着消毒水给各楼栋做消杀……毕志东已然成了防疫工作的“多面手”。4月8日至今,毕志东已连续下沉服务14天,累计时长超120个小时。
▲“阿婆,去酒店隔离是为了让您、家人和邻居都尽快解除风险,是为了大家的健康。请您相信政府、相信大家……”穿着一身厚实防护服、诚恳说着话的小年轻,是塑料企业销售一部90后业务员张一扬。尽管热得满头大汗、说得口干舌燥,他仍然放轻声音、一遍遍耐心地跟面前的老人说明政策。在他和同伴一个多小时的努力下,这户需要前往酒店隔离的密接老人,终于放下心中戒备,配合医生穿好防护服离开。随后,张一扬又详细登记了那户剩余多少人居家隔离、有没有宠物、需不需要配药等信息,把工作做得细致有序。在海珠区南石头街道棣园社区,张一扬已连续志愿服务多日,顺利完成了32名密接人员的转移任务。分拣搬运物资、电话流调、信息核查……自下沉以来,每一项工作他都全心全意的投入,即便是接到运转密接人员的增援任务时也临危不惧、迎难而上。“大家去社区就是为了帮助抗疫工作的,组织需要大家做什么,大家就做什么”。朴素的话语,道出了这位90后最真实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