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企业 汪翊
《幸福的朱老太》,作于2001年3月1日
《随遇而安的人》,作于2003年7月28日
在车上经常会见到一些独自出门旅行的老人,以港台及外国人居多,有一次从桂林回来,与一位香港老人对座,我操着蹩脚的广州话,试图与他聊聊天,他却少言寡言,似乎对我保持着高度的“革命警惕”,只是一个人默然地望着窗外,那年他七十有五,独自来内地旅游,他在佛山下的车,说是要去看看袓庙,看着他的背影,我想将来我在他这个年龄,肯定比他走得更远、更有诗意。
《独行者》,作于2003年1月1日
还有一次,我从外地出差回来,正赶上开学季,车上有不少学生,一位女学生没有座位,坐在卧铺车的过道上,以前火车上是卖站票的,可以上车后补票,看情形,这位女学生八成是没有补到票,我请她在我的铺位上休息会儿,这当儿,大家聊起来,知道了她是中山大学的大三学生,叫胡可,一种校友的亲切感油然上升,征得她同意,为她作了一幅速写,这是一个纯得使人不敢直视,却又想多看几眼的女孩。
《阅读的女大学生》,作于2001年8月31日
虽然早已告别了绿皮车,但是,曾经遇见解过的那些人与事、那些温暖的片段,都已成为我弥足珍贵的岁月留痕。回过头来看,现在的高铁上那有这等好事呢?每次坐在高铁上,赞叹它的时速时,心里却有点空落落的,因为它少了故事,也就少了旅途中的乐趣。
《窗外的风景》,作于2009年7月11日
说到这儿,关于绿皮车也该收笔了,却又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噢,对了,少写了列车上的食物,迄今我还记得在广州往南宁的车上,那位胖胖的女列车员,操着南宁普通话对我说:吃啊,坐车就是要吃啊!车上的食物不好吃且贵,于是每到一个站,那怕只有几分钟,旅客都会蜂拥到站台上抢购食物,我记得,最受欢迎的是道口烧鸡、酱猪蹄、茶叶蛋,韶关站的煲仔饭,物美价也廉,末了,自京广线回来的人还会捎上几盒孝感麻糖,与朋友们分享!
今年五月下旬的一天,我坐高铁从浙江的衢州返回广州,在南昌附近,远远地看到一列绿皮火车,缓缓地行驶着,穿过岁月消逝在远方……